大孩心理敏感?二孩不懂分享?你是否走进了二

摘 要

  自古以来,无论是家庭教育或是社会教育都倡导谦让、尊老爱幼的礼仪文化。“让步”“谦虚”“忍耐”仿佛成为了中国人的优秀标签。这种社会文化、民族文化当然也很大程度上影响

自古以来,无论是家庭教育或是社会教育都倡导谦让、尊老爱幼的礼仪文化。“让步”“谦虚”“忍耐”仿佛成为了中国人的优秀标签。这种社会文化、民族文化当然也很大程度上影响到了教育,尤其是家庭教育。家庭教育没有固定的教育内容、教育模式,很大程度上要依靠传播的主流文化价值观来进行教育活动。同样的,家长作为在社会中生存的社会人,他们受到社会价值观的影响,然后将自身作为一种文化载体去潜移默化的影响幼儿。在这样的文化的影响下,家长通常要求家中的大孩谦让,分享,照顾二孩,但是却发现,大孩二孩的关系越来越紧张,以下现象,你也遇到过吗?

一、 大孩心理敏感

大孩起初会因为多了弟弟或妹妹而感到欣喜高兴,但是慢慢的开始担心父母被抢走,自己的疼爱被分走。以前能自己睡,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小朋友,也慢慢变得自己不愿一个人做事,需要父母的陪伴和帮助,想要获得父母的关爱与帮助。

二、 缺乏安全感后,大孩会出现一些行为问题

在有了二孩之后,父母的注意力大多放在二孩身上,从而忽视了大孩的心理和想法。大孩有些错误的行为习惯得不到及时的纠正,开始养成不好的行为习惯,久而久之很难改掉。除了因为被忽略,幼儿的问题行为的形成还源于幼儿的心理活动。幼儿在得不到父母的关注与疼爱之后,会希望用错误的行为引起父母的注意,得到关注,找到自己的存在感。如:一次又一次地打碎东西,总是摔倒,学不会系鞋带等等。甚至有的缺乏安全感的孩子,在身体受伤之后经过休养总感觉自己身体没有完全康复,希望能多多获得父母的照顾。

三、 大孩与二孩的关系紧张,经常打斗吵架

如果父母只是教导大孩要忍让弟弟或妹妹,而不去纠正二孩抢夺玩具的行为那么就会造成大孩心理上的不平衡。在心里不平衡加之对父母不公平行为的不满意的状况下,大孩很容易借助自己的身体心理发展优势去“欺负”二孩

四、 二孩养成骄纵,霸道的性格

在父母的要求下,大孩如果一直谦让二孩,把玩具、食物、甚至父母的陪伴都让给二孩,那么很容易让二孩的“自我中心性”特点越来越严重。他会以为这些东西就应该是属于他的,不懂分享的概念,不愿学习社会规则,甚至在有人想要他的东西时还易出现攻击性行为。

以上种种现象,您家里也出现过吗?许多家长可能很疑惑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,难道教育大孩要让着弟弟妹妹,尊老爱幼是不对的吗?其实不然,只是在教育大孩二孩的过程中,我们要遵循以下几个原则:

一、 公平性原则

大孩固然年龄较大,身体、心理发展上都相对占有一定优势,但是就身份来说,大孩二孩都是父母的孩子,都是小朋友,都是独立的个体,都有着自己的个性和想法。作为家长,我们应当一视同仁,一碗水端平,而不是区别对待区别要求。

二、 尊重性原则

在孩子的教育中,家长应当树立正确的儿童观:孩子是一个独立的个体,他们有着无限的发展潜力和自己的个性特点。孩子是有能力自己做一些决定的,家长应当尊重幼儿的想法鼓励幼儿多想多思考多表达。那么家长可能会问,那么两个人出现争吵的时候家长应该怎么办呢?那样就应该遵循“引导性原则”

三、 引导性原则

幼儿作为一个独立的个体虽然有自己的想法,但是不得不说,他们的想法和判断不一定是正确的、合理的,在这时,家长就应当在尊重幼儿想法的基础上,对幼儿进行一定的引导,如:你觉得这个玩具给弟弟,你玩另一个可以吗?等等。对于占有欲较强的孩子,我们不要求她无私分享,但是要向他传递分享的益处,引导他感受分享的快乐。

四、 护大原则

在大孩二孩起争执的时候,家长不应一味的指责大孩,即使大孩有错,也应该私下跟大孩沟通,树立起大孩作为哥哥姐姐的微信,这样大孩才能以一个“大孩”的身份来爱护弟弟妹妹,二孩也会因此更尊敬大孩,孩子们的关系才会更加融洽。

以上的小技巧,您学会了吗?

qyangluo
留言与评论(共有 0 条评论)
昵称:
匿名发表 登录账号
验证码: